修行之道 不犯妄语

回头是岸
回头是岸
管理员
2782
文章
2
粉丝
学佛修行评论阅读模式

《佛说十善业道经》云:“若离妄语,即得八种天所赞法。何等为八?

一、口常清净,优钵华香。戒色网-https://www.jiey.org/905.html

二、为诸世间之所信伏。

三、发言成证,人天敬爱。

四、常以爱语安慰众生。

五、得胜意乐,三业清净。

六、言无误失,心常欢喜。

七、发言尊重,人天奉行。

八、智慧殊胜,无能制伏。

是为八。”

过去佛在世时,有一位老比丘,他在化缘的时候,遇到一位贩卖珠宝的人家。珠宝店里的老板,这时候手上正拿著一颗贵重的珍珠,见到老比丘来化缘,就随手将珍珠放在台子上,走到厨房去拿饭菜,准备来供养老比丘。但是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,这时屋内进来一只鹅,鹅走到台子边,伸长脖子,就把珠子当作食物吞下去了。

老板拿饭菜出来,一看台子上的珍珠不见了,心中不免一惊,便问老比丘说:“师父呀!台子上的珍珠,你拿去没有?”

老比丘说:“我没有拿。”

老板就问:“那么,我的珠子在什么地方呢?”

老比丘没有回答。

老板再三盘问,老比丘都不说话。最后,老板发起火来了,拿起木棒,把老比丘打得头破血流,老比丘还是不说话。

老比丘的血流到地面上,鹅儿不知趣,把血当作水,低著头啄老比丘的血。老板看了更生气,顺手一棒就把鹅打死了。

这时候,老比丘才开口说:“施主!你别生气,你的珠子被鹅吞下去了。”

老板不相信他的话,马上就用刀剖开鹅的肚子,果然珠子在鹅肚内找到了。这位老板一见,万分惶恐,跪地请罪,向老师父求忏悔。

老比丘笑说:“恕你的罪吧!”

老板问:“师父呀!你先前为什么不说呢?”

老比丘说:“珠子不是我拿的,如果我承认是我拿的,我不但犯偷盗戒,而且犯妄语戒。我如果说实话,那么我会害死鹅,又犯杀戒,你教我如何说呢?所以,我宁可被你打死,我也没法说明,以后你自有明白的一天。现在鹅已经被你打死,所以我不妨说出来。但是因为我的化缘,使你生气,使鹅丧命,我的内心实在是非常惭愧。”

老板听了,五体投地,很恭敬地说:“佛陀真是伟大!佛陀真是伟大!”

佛经上说:一个人能受持十善中的“不妄语”,可以得到很多的好处:

一、不打妄语的人,嘴巴里永远清净,而且常有香味。
二、不打妄语的人,社会上各阶层的人,都会信仰你。
三、不打妄语的人,说话诚实可靠,可以得到人天的恭敬与爱护。
四、不打妄语的人,言无虚妄,更无粗恶语,对于苦恼的人,能发出柔和的软语来安慰,使他获得清凉。
五、不打妄语的人,无怖畏、无挂碍,内心常乐,而且身、口、意三业清净。
六、不打妄语的人,因为心安理得,所以时常感到欢喜。
七、不打妄语的人,会审慎自己的语言,所以他说出来的话,人天能够接受奉行。
八、不打妄语的人,具有超人的智慧,无人能够制伏。

如果学佛的人,多生多劫,修持不妄语,将功德回向无上菩提,那么将来成佛时,即能得到如来真实语的果报,就和十方诸佛一样。

在现今社会上,说不实在的话,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。许多人利用妄语作为诱拐、恐吓或者是欺世盗名、虚伪宣传的工具,但是最后都是纸包不了火,真相大白,结果是信用打破,人格破产。

以佛教的因果律来说,妄语的业果成熟时,来生堕入畜生道,受尽愚痴之苦;即使是业果未熟转生人间,也会遭受到口臭的毛病,会如过去生中一样说谎打妄语,而且时常遭人诽谤,蜚语四起,凭你说什么话,都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支持。

对于学佛修行的人来讲,尤以大妄语更当谨慎,不可违犯。

什么叫做大妄语呢?就是犯“未证言证,未得言得”之业。学佛的人,有了一知半解,或从古德的言句中得了一两句机锋,为贪图名闻利养,自以为已经明心见性,甚至自以为证得什么果位境界,于是贡高我慢,妄自尊大,吹嘘炫耀,诳弄众生,是为大妄语。犯了大妄语,是破根本大戒,必堕无间地狱,痛苦随身。

所以,我们平常应该心存善良,面对现实,言行一致,说话真实,来修德增福,庄严自己,这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。

念诵“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”的功德利益 学佛修行

念诵“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”的功德利益

一、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功德利益 【凡有所愿,所求皆得】 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,发十二大愿,令诸有情,所求皆得。 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,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,莫令众生,有所乏少。 闻我说是...
没有留恋,一切随缘 学佛修行

没有留恋,一切随缘

《楞严》上说得很好:「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。」我们要学着能转境界,不为境界所转,你就顶天立地。不要怕死。跟你讲个老实话,没有死。死是什么?死是一个转变,时空境界的转变。没有死,在六道轮迴哪里会死?舍身、...
智慧的佛法、慈悲的佛心 学佛修行

智慧的佛法、慈悲的佛心

学佛法的最终目的是要得到大智慧。只有有了智慧,才能够断烦恼、破无明。佛菩萨把我们人道称为烦恼道。人从出生开始就有烦恼,比如身体不好了,家里钱不够用了,孩子的教育培养等,各种烦恼会伴随着人的一辈子。学佛...
度化众生的不易 学佛修行

度化众生的不易

佛祖告诉你他度化众生的不易,太难了。在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所译的《大方等大集经》宝幢分中陀罗尼品里,佛祖讲述了他度化众生的一片苦心与不易。 佛祖说:我曾因为发下了宏誓大愿所以在这个众生具足五种恶浊的世界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