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佛修行 唾不至天

回头是岸
回头是岸
管理员
2859
文章
3
粉丝
学佛修行评论阅读模式

一般人在受到别人的讥笑、恶骂或诽谤的时候,内心都会感到伤心难过。但是,对于这种事情,佛陀有不一样的看法。

在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中说:“恶人害贤者,犹仰天而唾,唾不至天,还从己堕。逆风扬尘,尘不至彼,还坌己身。”也就是说,心存恶意的人,要以恶语骂人,去诽谤伤害好人,就如同他抬头向天空唾痰。结果,唾不到天,唾不了多高,最后他的痰反而坠落在自己的脸上。戒色网-https://www.jiey.org/898.html

有一次,佛陀在舍卫城郊外的鹿子母精舍,早上起来整理过仪容后,就入城去托钵化缘。正在这个时候,有一位婆罗门看见佛陀,就向佛陀冲过来。婆罗门教是印度国家原有的旧教,所以信仰婆罗门教的人对佛陀都抱有不好的敌意。这个婆罗门走近佛陀,就破口大骂,但是佛陀仍然安详的继续托钵,因此使这个人更加忿怒,他就顺手抓起路旁的沙土,掷向佛陀。就在这个时候,刚好有一阵风,从佛陀的方向吹向他那一边,结果他所掷的沙土,就变成一片风沙,使他满头满脸,都吃了沙土。佛陀回头看这个因为惊恐而不知如何是好的婆罗门,就安详的说了下面的话,佛陀说:“如果有人无缘无故讲恶语,乱骂、侮辱清净的人,他的侮辱必定自作自受,就如同举土掷人,遇到逆风,反会污秽自己。”听了佛陀这番话以后,那个婆罗门恍然大悟,就伏首在佛陀的面前,忏悔说:“我错了,我在世尊的面前,说了那种恶语,我真是太愚昧了。”

这个经典上所记载的故事,就是“逆风扬尘,尘不至彼,还坌己身”最好的说明。所以,恶骂、诽谤、讥讽、嘲笑别人,对方不一定有损伤,最后反而会伤害到自己。佛陀也曾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:如宴会请客,如果客人不吃的食物,那食物还是归还给主人,主人还是得处理这些食物。所以当别人辱骂我时,如果我不接受,不受其影响,那么此骂还是归还骂的人。通常骂人就是想要看到对方因自己的辱骂而不愉快,如果对方无动于衷,没有出现自己预期的不愉快,那么不愉快的恐怕就要变成自己了。相同的道理,处心积虑地想要报复的人,首先自己就先陷入了想要报复的热恼不安中,别人尚未受到影响,反倒是自己先伤了自己。在社会上,我们时常看到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,他们以为在背后批评别人,别人不会知道,其实那会不知道呢?就算是对方真的不知道,自己的良心会不知道吗?因果会不知道吗?千万要小心,一句恶毒诽谤的话,就好像锋利的箭一般,当箭射出去以后,如果没射中对方,反弹回来,弹到自己身上,那是非常危险的事情。

所谓“静时常思己过,闲谈莫论人非”,清闲无事的时候,最好多反省自己是否有什么过失?跟朋友闲谈的时候,最好不要谈论别人的是非,不要做人身攻击。要知道“一星之火,可烧万顷之山;半句非言,误损平生之德”,一点点的星火,就有可能造成火烧山,只要讲出半句不该讲的话,就有可能将一生辛苦所修的品德,完全损坏。尤其学佛修行的人更应该多改脾气,去除嗔恚,因为人在嗔恨发怒的时候,最容易被怒气所支配,而做出许多事后无法弥补的错事。

我们要深信凡事皆有因果,好心自有好报,好的行为、好的语言以及好的想法就必然会有好的果报,不会没有好报的。在日常生活中,要时时小心自己的起心动念,因为播什么种子,就会得到什么收成,时常撒播恶毒言语,在背后伤害别人的人,最后一定会自作自受,我们能不谨慎吗?

阿弥陀佛四十八愿!太美了,过目增福 学佛修行

阿弥陀佛四十八愿!太美了,过目增福

第一「国无恶道愿」 愿我的佛土(极乐世界)没有地狱、饿鬼、畜生这三种恶道。 无有造贪瞋痴恶业的众生。上愿实现了,我才成佛;若不实现,我不愿成佛。 第二「不堕恶趣愿」 极乐世界中不但没有三恶道,甚至从地...
学佛戒婬对我的改变 改变命运

学佛戒婬对我的改变

我学佛之前有戒婬的心,没有戒婬的意志和具体行动。可以说真正戒婬和学佛是同时进行的,现在把一些收获总结出来。 一、思维力提高了。可能是婬欲心重,耗费了很多精力,脑髓通精,脑力自然下降。很多年总觉得脑力不...
保持清净心最重要的原则 学佛修行

保持清净心最重要的原则

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,称为『净行』,凡是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修行净业。这我们要晓得,要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们是修净业,才能往生极乐世界。如果你在这个世间是修善业而非净业,将来只能在三善道享福,不能往生,念佛...
怎么才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? 学佛修行

怎么才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?

善士疑问: 请问怎么才能真正控制住自己的脾气?没学佛以前觉得脾气不好是性子直,学佛以后觉得这是修养不够。感谢师父开示! 恒传法师答疑: 脾气性格,很多都是宿世的业力牵引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性格,他也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