烦恼与是非是最大的障碍

古人讲「知事少时烦恼少,识人多处是非多」。你怎样断烦恼?你怎样离开是非?烦恼跟是非是你最大的障碍。你要不能够远离,你的道业很不容易成就,这个道理我们总是要懂得。

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世间,各人有各人的行业,各人有各人生活的方式,与我的生活、与我的工作行业有关係的这些知识,我要接触、要知道、要学习;与我生活行业没有关係的,不闻不问,这就对了。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,尽量的少接触。没有必要认识的人,何必去跟他认识?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,何必去打听?这不叫自找麻烦吗?所以我们了解这个道理,才晓得圣贤教诲如何正确的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,落实在自己工作里面、处事待人接物里面。戒色网 - 戒淫网-https://www.jiey.org/32722.html

不需要知道的事情,知道得愈少愈好,古大德常常教人,「知事少时烦恼少」。你的烦恼为什么断不了?你知道的事情太多了。还要天天去打听,唯恐知道太少了,你的烦恼哪一天能断得了?决定断不了的。「识人多处是非多」,交际应酬,认识的人愈多,是非就愈多。知道事情愈多,烦恼就愈多,这个与清净平等觉背道而驰。

所以真正修道人言语少,连道家老子都说,他说:「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」做世间的学问是要天天去增长,像现在讲要吸收新的科技知识,这是「日益」;修道的人要天天减少,减少你的妄想,减少你的分别,减少你的执着,这是修道。不需要知道的事情,最好是不要去接触。

不接受外面环境干扰,我们心才能够清净。我也讲过,不接受外界干扰从哪里做起?从把手机丢掉做起。你看你那个手机干扰多大,没有手机多清净。不看电视,不听广播,不看报纸,不看杂誌,它就不会干扰你,心不就清净了吗?清净心生智慧,这种染污叫你生烦恼,不会生智慧。不学佛不懂这些道理。我学佛大概十年,把这些东西统统丢掉了,五十年没有接触。

它有权利来扰乱我,我有权利不看它,我们有对策。不看报纸、不看新闻,这个东西统统不知道,所以每天天下太平。你问今天,没事,我过得很好,很快乐。你要知道那个,忧虑就多了,所以不知道就没烦恼,这个好!一心念佛。不能离开经典,经典就是释迦牟尼佛,每天跟经典作伴,就是释迦牟尼佛陪我,我在佛身边,没有离开他,这个好!

佛法里面讲功夫,什么叫功夫?清净心是功夫,烦恼少是功夫。从烦恼少你才能慢慢得清净心,由清净心再提升就是平等心,不再分别,然后才能够觉悟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那就功德圆满了。所以,一切功夫全在放下,为什么不肯放下?什么原因?佛讲清楚了,烦恼、习气,你因为有烦恼、因为有习气,所以你放不下。

发大愿,烦恼习气要能控制得住,这个大愿就起作用;控制不住的话,这个愿落空了,愿不能兑现。能够不管的事情就别再去理它,尤其是一个真正发心念佛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那你得彻底放下,什么都不要计较,学随缘,随缘就是什么都好,那对自己是真好!

人生在世,无量劫来都迷惑颠倒,迷惑颠倒在哪里?就想什么都知道,想人认识很多,一天到晚热热闹闹、乱哄哄的,这就是迷惑颠倒。难得这一生觉悟了,真正觉悟的人就要立下大志永脱轮迴,这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。永脱轮迴,就不能犯过去同样的错误,我今天起要收心,我要减少一切应酬,尽量使自己的心地清净。

在方法上实在讲,最巧妙的就是把所有的时间尽可能都用来念佛,让佛号一句接一句不要中断,不要夹杂,除非是不得已的时候,实在有必要的事情,我们把念佛放下,去办事,身体太累的时候把念佛放下,好好的休息养精神,除此之外,就应该认真努力去念佛,这样子才会有成就。

老实念佛,求生净土。心要定,不要知道太多,知道太多就是障碍。知事少时烦恼少,识人多处是非多,不要认识很多人,也不要知道很多事,不需要。老实念佛,每天听经、念佛多么快乐,这就对了。

放下从哪里放起? 学佛修行

放下从哪里放起?

我当年初学佛的时候,第一次跟出家人接触,章嘉大师,我向他老人家请教,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,我知道这里头是大学问,高等哲学,有没有方法让我们很快能契入?章嘉大师告诉我,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,你就契入了...
一位抑郁症患者的学佛之路 学佛修行

一位抑郁症患者的学佛之路

一位抑郁症患者的学佛之路 文:一灯 1 学佛的经历 1 曾经患抑郁症 我是2020年9月开始学习佛法的,在此之前,我曾经是一名抑郁患者,一直处于抑郁症的折磨里,整个状态一直向下沉,越挣扎沉得越快,我有...
小疑有小悟,大疑有大悟 学佛修行

小疑有小悟,大疑有大悟

佛在经上讲的点点滴滴,都是我们自己本身的事情,都是说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。佛的能力现前,我们能力不能现前,不能现前是有障碍,把这个障碍除掉,我们能力就恢復了。佛是希望我们各个人都恢復自性本具的德能,...
在一切境界里面如如不动 学佛修行

在一切境界里面如如不动

《华严经》上善财童子修净土法门,念阿弥陀佛的,他用念佛法门念到了理一心不乱,这才出去参学。五十三参,见各式各样的人物,听种种不同的法门,他在这个境界里面用什么功夫,我们一定要明瞭,他是「听而无听,见而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