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话不能不谨慎

回头是岸
回头是岸
管理员
2762
文章
1
粉丝
学佛修行评论1阅读模式

学用真心,不用妄心,从哪里学起?从不妄语学起,首先学这个,跟一切人说真话,不说妄语。这也是世尊在《无量寿经》里头特别强调的。我们在许多经论当中,常常看到身口意三业,是这个排列法,身口意。但是本经,我们学过的第八品,佛教我们善护三业,他把口摆在第一。

第一句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」,「善护身业,不失律仪;善护意业,清净无染」。你看,佛把善护口业摆在第一,因为口造业最容易。学佛的人不能往生,大多都是造的口业把自己修习的功德漏掉,漏失了。所修的少,漏失的多,所以依旧搞三途苦报。说话不能不谨慎,多说一句话不如少说,要把时间用在念佛上,念佛重要,分秒必争。这一秒钟可以念一句佛号,不能把这一秒钟空过,你能做到这个,你没有不往生的。戒色网-https://www.jiey.org/30861.html

造业,在三业当中比较,口业造得最多最重。为什么口业会造得最多最重?无始劫以来的习气。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,不知不觉,一天到晚都会犯,习气太深!真正修道人,不但心没有邪思,而且决定不犯口业。

不要说是非长短,这叫造口业,你修得再好,天天说人家的过失,都完了。我们六祖大师说得很好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他人过」。一天到晚看到别人的过失毛病,他到底修什么?你为什么会看到别人过失?自己心里有过失才看到别人有过失,心清净没有过失,看一切众生都成佛,一点毛病也看不出来。

所以佛看众生统统是佛,菩萨看众生统统是菩萨,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,这没有法子!所以万法唯心,一切法唯心所变。我们中国古人常讲「来说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」,很有道理,谁是是非人?说是非的那个人就是是非人;他说那个是非人未必是是非人。说是非的,决定是个是非人,现行犯,决定不错,这是我们要知道的,『善护口业』。

《无量寿经》上教我们善护三业,把口业放在第一,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」,这一句里面就包含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。身、语、意,为什么《无量寿经》要把「语」摆在第一?一切众生最容易犯的是口业,造口业。我们平常修积的功德,说老实话,都从口业里头丧失掉了,所以功德积不住,都流失了;从口业当中流失,从我们处事待人仪态上流失掉。我们的行为、言语动作非常粗鲁,让人家看到都不高兴,这个地方把功德流失掉了,自己一定要晓得。

所以古人有说,修行从哪里修起?「从不妄语始」,这个话说得也很有道理。与《无量寿经》讲的相应,从「善护口业」开始,佛在经上不知道讲了多少遍、多少次,教导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和颜爱语,对待人和睦,我们的颜色表情和睦温和。可是我们在跟大众接触总是会忘掉,依旧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这怎么能成功?

真正明白人,这是梦幻泡影,所以他看了、他听了,他绝对不会起心动念,决定没有分别执着,晓得整个世界这一切全都是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。《金刚经》上所讲的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」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。」你看到也好,听到也好,你心地清净,如如不动,一尘不染,你就入这个境界。入这个境界的人不造业了,心地清净慈悲。

我们要养自己的清净心,我们的心像这个茶杯一样,这个茶杯希望都装一切众生最善的、最美的,我们的心就善就美了,千万不要装一切众生的垃圾,最不善的、最坏的、最骯脏、最恶的,我们的心就变坏心了,这个道理不难懂。时时刻刻自己要注意,看到一切不善的,绝对不放在心上,绝对不放在口上,修行从这个地方下手。

一个懂得忏悔的人就是有福的人 学佛修行

一个懂得忏悔的人就是有福的人

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亡罪灭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 在佛法中,“忏悔”是进修的方便。忏悔罪业为日常修持的方便。即使没有学佛的...
随缘消旧业,莫更造新殃 学佛修行

随缘消旧业,莫更造新殃

佛告诉我们这世间是空的,什么都是假的,根本不存在,《般若经》上讲的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这是我多年来修学般若,我的心得报告十二个字。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试问问你还有占有的念头...
学佛修行 远离两舌 学佛修行

学佛修行 远离两舌

《佛说十善业道经》云:“若离两舌,即得五种不可坏法。何等为五? 一、得不坏身,无能害故。 二、得不坏眷属,无能破故。 三、得不坏信,顺本业故。 四、得不坏法行,所修坚固故。 五、得不坏善知识,不诳惑故...
宣化上人:一个佛教徒之本分 学佛修行

宣化上人:一个佛教徒之本分

我们不幸,生在末法时代,去佛已远,虽然做了佛弟子,也出了家,但如果我们只做个依佛穿衣,赖佛吃饭,以佛作幌子,高唱佛调,收徒收供养,起大庙、摆排场的出家人,在 家的 居士名为佛弟子实则贪名好利,这简直是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