戒律是一切功德的基础

回头是岸
回头是岸
管理员
2751
文章
0
粉丝
学佛修行评论阅读模式

龙树菩萨在《亲友书》中宣讲:只要能行动的,无论是人还是其它动物,不能行动的诸如山、河、房屋等事物,都依靠大地而生存。如果没有大地,这些事物统统不存在。同样,一切善根功德,都依清净的戒律而存在,以清净戒律为基础,才会产生善根和功德。

这是以比喻来说明受持戒律的重要性。所以,大家一定要重视戒律。初始阶段可能有些不习惯、不方便。但这都是暂时的,只要坚持持守戒律,逐渐会习惯的。戒色网-https://www.jiey.org/26142.html

很多汉地的居士接触佛法的时间短,不懂太多的佛理,对戒律不太重视。有的人学佛很多年了,表面看很精进,但遗憾不能严格持戒,随时会毁坏戒律,这样不可能有任何好的结果。

戒律是一切功德的基础。佛法包括两部分,一是教法,一是证法。经藏、论藏、律藏三藏为教法。戒定慧三学是证法,是佛法的核心。教法乃为了证法而存在,为了促进证法的产生。因此,追求戒定慧三学的功德,就要学习三藏。

通过教法产生证法,以教法维持证法。教法宣讲的是佛法,讲经说法即是宣讲戒定慧三学,若远离了戒定慧三学和三藏的内容,就不是佛法了。是不是佛法可以依此来衡量。

听闻佛法,听什么?学什么?学经藏、律藏、论藏的内容,学戒律、禅定、智慧三学的内容。通过学修三藏的内容,最终在自己的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。如果学的时间足够长,甚至精通了三藏的内容,但是相续中没有产生戒定慧三学,已然失去了学修的意义。

在学修的最初阶段,戒定慧三学也是有次第的。戒律是基础,从戒律中会产生禅定,在禅定中才会产生智慧。若缺失戒律,不可能产生禅定和智慧。

现在汉地的很多寺院经常修禅并研修相关的一些内容,社会上也开办各种各样的禅修班,但是都忽略了戒律,都没有重视戒律。没有戒律的基础,一切都是空中楼阁,不可能成功。

现在有些人对禅修的感觉很好,去禅修班打佛七,觉得非常受益,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。如果没有戒律的基础,即使灵感再强,感觉再多,境界再高,都是暂时的,充其量为“心灵鸡汤”,好比病痛时吃止疼片一样!可能粗大的分别念会暂时得到控制,心里会舒服、安静一点,甚至认为已经达到超越的境界了,其实是不可能的。

无论打佛七,还是开禅修班,仅仅几天的时间,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收获和境界。除了基础特别坚固和相续成熟之人,其他普通根基者是不可能快速成就的。

在初始阶段守持戒律要约束自己的言行,远离外面不清净的对境,这样内心才能静下来,才能参禅。否则心很难静下来。再者,如果你忙于琐事,杂念纷飞,根本无法参禅,更无法进入状态。若事务繁忙,有很多杂务要处理,心里挂念很多繁杂事情,就会影响参禅打坐。即使坐下来了,要参禅了,心也静不下来,无法进入状态。所以约束身口意,受持戒律是很重要的。(当代佛教网--佛教文化网)

如何把婚姻变成最好的修行 婚姻情感

如何把婚姻变成最好的修行

生命无常,倏忽不再,此生不向今生度,更待何生度此生。 修行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,不是做给别人看的。心若计较,处处都有怨言;心若放宽,时时都是春天。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,能让你如愿以偿...
  老实、听话、真干 学佛修行

  老实、听话、真干

我这一生沾了一点好处就是对老师尊敬,对老师的教诲决定没有怀疑。老实、听话、真干,这就是成功的秘诀。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人,你细心去观察他,决定是老实、听话、真干。凡是不能成就的、半途而废的、有始无终的,...
有一念自私,就成了障碍 学佛修行

有一念自私,就成了障碍

如何把自己的障碍消除?这个事情,这是自己的事情,别人帮不上忙,一定要靠自己真正觉悟了。觉悟了的人,像诸佛菩萨一样,他生活在这个世间不是为自己,是为一切众生活着;穿衣服为一切众生而穿,吃饭为一切众生而吃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