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,能增长福报智慧

回头是岸
回头是岸
管理员
2859
文章
3
粉丝
学佛感应评论1阅读模式

“山僧只念观世音”
出明《山堂肆考》

唐朝时,潭洲地方有个华林庵,里面住着一位善觉禅师。当时名人裴休曾去访问他,问师有无侍者?师答有两个。于是叫大空、小空,二虎从庵后出来。师说,有客人在,暂且回避。二虎咆哮而去。又问师精修何法,感得如此的效果?师提起念佛的数珠说:“山僧(和尚自谦)只念观世音。”(白话译文)戒色网-https://www.jiey.org/1518.html

选自1915年万钧《观音灵异纪》

夜梦换心 走笔成章
出宋《佛祖统记》

宋朝有位名叫蕴齐的法师,是浙江省钱塘人,俗家姓周,别号清辩。时常患染时疲,百药不治,于是他力行日课观音圣号。一日,梦见一人以凿子,打开他的胸部,更换了他的心,以手摩了几下而去。待他惊醒之后,病已痊愈。从前他所阅览过的经典,莫不通通记忆犹新,走笔成章悉归雅典,故此都称他为辩才无碍之证。

选自1929年《观音菩萨灵感录》

日课十万 获大成就
宋《佛祖统记》

宋朝杭州灵隐寺的契嵩(音气松)法师,广西藤县人,7岁出家。法师常带着观音圣像,每日念诵观音名号十万声。经论传记及其它杂书,博学遍览,而且记得很清楚。作了许多论著,以破邪显正。大师名震海内。仁宗皇帝下诏把大师著作编入大藏经,并赐法师号,称为“明教大师”。熙宁四年六月圆寂,火化后眼睛、舌头和童真不坏,舍利子有红色、白色,晶莹亮洁,形状如大菽(音叔,豆)一样。

选自《观音菩萨本迹感应颂》选译增补本

粗鲁愚痴 忽能吟诗
出《灵感赋》

宋朝太仓海宁寺有一僧人,不识字,粗鲁愚痴,又不爱学习,师父叫他专拜观音,后来忽然能吟诗。(白话译文)

选自1924年《观音菩萨本迹感应颂》卷三

持名三年 相貌改变
出《高僧传四集》

明朝僧人如幻,有个朋友叫夏治时,精通佛学。一天,他对如幻说:“你的嘴唇向上翻,牙齿向外露,不是长寿之相。应当祈祷观音大士,称念观音菩萨名号,以求增添寿命。”如幻照着去办,持名3年,相貌果然改变。

选自《观音菩萨本迹感应颂》选译增补本

精诚礼念 感应殊特
出清《观音慈林集》

清朝有个尼师法号等龄,是广东省番愚县的人,俗家姓邓,礼佛诵经非常精进勤奋。自早至晚毫不懈怠,诚恳切念净土。尤其持诵大士洪名,不停于口。庚寅年7月23日礼拜持念至半夜,四壁寥然,空空如也。惟独有自己一个身体,恍忽之间,好像手中拿着东西在掌心里,不知不觉的纳入口中吞下。打开手掌一看,尚剩余有3颗,其色鲜红有如朱砂。从此绝食,了无饥渴,礼佛念经如平常一样。后来稍为吃点时令水果,而人间烟火食物,不再沾唇,不但身体皮肤如平常一样,而且精神反转为健旺,住在广州严净庵。

选自1929年李圆净《观音菩萨灵感录》

五更起念 考试告捷
出《耆旧续闻》①

程文简,每天五更起来,念诵观世音菩萨数百遍,到老不停。一次赴试时,梦见菩萨从天上乘彩车降临。醒来后,就广泛搜罗旌旗、车辂(音路)等事编辑成册,以备不忘。后来,看见考试试题正是《德车结旌赋》,于是考试告捷。(郑金坤语译)

选自许止净《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1000例》

【注释】①《耆旧续闻》:南宋画家陈鹄著,共十卷。

皈依观世音 生意忽兴隆
毛凌云

李子华,在汉口市袜子街经营纸业生意。因连年时局衰落,店业不景气,于是皈依观世音菩萨,朝夕竭诚恳切念诵观音菩萨圣号。忽然生意兴隆,财源茂盛。这实在是求财得财,应验不爽啊。(白话译文)

选自1975年毛凌云《观音灵感录续编》

(编者按:忏悔业障,严持戒律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一心供养礼拜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,必能增长福慧。)

观音菩萨真实感应故事:谁说没有佛菩萨 学佛感应

观音菩萨真实感应故事:谁说没有佛菩萨

那是1996年6月于牡丹江市,有一女居士尹杰,向我诉说其父恶病速愈的经历,并求我写成文章,以此告诉人们,确有佛菩萨解救众生疑难之真实灵感,来证明佛教至善与佛说不虚。 事发在1995年5月。其父尹江峰去...
念观音菩萨圣号,母亲的病好了 精进念佛

念观音菩萨圣号,母亲的病好了

12年前在北区中华路,有一小家庭,是从沙鹿方面迁移来台中居住的。主人陈先生,他太太姓林,名阿娇。这位太太在故乡就久病缠绵,长子振中虽只8岁,却很懂事,侍奉汤药等等,不离母亲左右。有一天,中谛念佛班班长...
36岁女师兄的地藏感应 学佛感应

36岁女师兄的地藏感应

我的学佛因缘最早开始于2011年,偶然间从同事那里结缘一本《地藏经》,当时对佛法一点也不懂,周围也没有学佛的人引导,只是感觉不排斥。当时对佛法完全不了解,再加上从小到大受唯物主义思想影响,觉得佛法是迷...
邪婬脚趾烂,地藏救我 学佛感应

邪婬脚趾烂,地藏救我

小的时候,因家住农村,晚上睡觉都是和父母睡在一起,看过父母行房,因此种下邪婬的种子。大概在四五岁的时候,在我家后面有一户人家,我们两家常常往来。那户人家有一位大我十多岁的男孩,他经常来我家,和他发生了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