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安士全书》中的改命传奇:三位古人的行善人生

18668471455
18668471455
订阅者
73
文章
0
粉丝
改变命运评论阅读模式

《安士全书》中的改命传奇:三位古人的行善人生

《安士全书》是清代周梦颜居士编撰的一部劝善经典,融合儒释道三家智慧,以真实案例揭示“善有善报”的天道法则。书中记载了许多因积德行善而改变命运的故事,今日读来仍令人振奋。以下选取三位古人的真实经历,以证“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”的至理。戒色网-https://www.jiey.org/44053.html

一、袁了凡:从“命定”到“立命”

袁了凡(原名袁黄)年轻时遇孔先生算命,预言他一生功名、寿数、子嗣皆已注定。起初,袁了凡的人生轨迹果然如算命所言,科举名次、俸禄多寡,分毫不差。他因此深信“命运不可改”,变得消极懈怠。

直到他拜访云谷禅师,禅师告诉他:“命由己作,福自己求。”并授以《功过格》,教他每日记录善恶,改过迁善。袁了凡依教奉行,广行善事:

戒杀放生:见人捕鱼鸟,必买来放生。

助人急难:贫困者借贷,他慷慨解囊,甚至焚毁借据。

谦德修身:待人宽厚,遇谤不辩,遇辱不嗔。

如此数年,他的命运竟完全改变:

科举:原算定仅中举人,后竟考中进士。

子嗣:原算定无子,后得两子,且皆成才。

寿数:原算定53岁寿终,他却活到74岁。

启示:  “从前种种,譬如昨日死;从后种种,譬如今日生。”  命运并非固定,行善积德,必能转祸为福。

二、卫仲达:一念善心,消弭大恶

宋朝卫仲达年轻时,魂魄被摄至阴司审判。冥官命人取来他的善恶簿,结果恶簿堆积如山,善簿却仅如筷子般细小。

卫仲达大惊,问:“我年纪尚轻,何来如此多恶业?”

冥官答:“一念不正即是恶,不必待行动。”

他又问:“那我的善业为何如此少?”

冥官说:“你曾上书劝皇帝勿劳民伤财修宫殿,虽未被采纳,但此一念为国为民,善力极大。”

最终,因这一念善心,他的恶业被抵消大半,得以延寿,后官至吏部尚书。

启示:

善不在大小,而在心念。  一念济世之心,可抵万千小恶。

三、程彦瑜:救蚁延寿,行善改命

《安士全书》记载,程彦瑜精通医术,但算命先生断言他短命无子。一日,他见暴雨将至,蚂蚁穴将被淹没,心生怜悯,用竹竿搭桥助蚂蚁逃生。

当晚,他梦见神人告诉他:“你救蚁千万,上天赐你延寿十二年,并得一子。”后来,他果然得子,且活到高寿。

启示:   蝼蚁虽小,亦是生命;善心一动,天必佑之。  勿以善小而不为,点滴善行,终成大福。

如何效仿古人,改变命运?

《安士全书》的核心教诲是: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 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:

1. 持《功过格》:每日记录善恶,自我警醒。

2. 戒杀放生:培养慈悲心,增福延寿。

3. 济人急难:助贫、施药、修桥补路,广结善缘。

4. 修身养德:宽厚待人,遇事不嗔,口不出恶言。

结语

古人云:“人为善,福虽未至,祸已远离;人为恶,祸虽未至,福已远离。”袁了凡、卫仲达、程彦瑜的故事,无不证明——行善,是改变命运最直接的方法。

愿读者能以此为鉴,从今日起,日行一善,积德改命,成就光明人生!

“命自我立,福自己求。” ——《了凡四训》

放生如何具备六波罗密多 戒杀放生

放生如何具备六波罗密多

放生如何具备六波罗密多 (此文节选:慈诚罗珠堪布的讲话) 作为佛教徒,我们经常放生。如果如法地放生,功德是不可思议的,如果不够如理如法,功德就不是很大。所以,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。今天,我们讲讲有关放...
当你老了,一生最后悔的是什么? 励志人生

当你老了,一生最后悔的是什么?

其实,我们最怕自己的人生到最后充满遗憾吧。我们一路走,一路张望,一路回顾,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少留遗憾,能够活得真挚、深情。在老的时候回首此生,感叹纵有许多的错过和迷失,但终究一路不负此心。 有一家杂志曾...
别熬夜了,请看看中医博士彭鑫老师开示 健康养生

别熬夜了,请看看中医博士彭鑫老师开示

中医彭博士开示:     元气耗损有很多途径,如熬夜、暴饮暴食、心理压力大、情绪波动、缺乏适当运动等     熬夜对身体的损害: 人体的恢复是在安静中恢复的,修行人进入禅定也可以得到休息,但是一般人比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